卢文利,高级美术教师,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,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卢氏烙画”的代表性传承人。出生于邻水,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她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画家,所以高中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美术专业,从此,科班出生的她便把艺术作为毕生所求。
卢文利2005年开始接触烙画,她沉迷其中,就像是漫游奇境的爱丽丝跌进兔子洞后窥探到一个神奇的国度。通过拜师学艺和潜心创作,加上多年积淀的艺术功底和岁月洗礼,终于学有所成。

(上图:1992年于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采风写生)
烙画起源于清光绪年间,主要品种有:木板烙画、层板烙画、树切面烙画、风化木烙画、竹簸箕烙画、葫芦烙画、宣纸烙画等。其中尤以木板烙画、竹簸箕烙画在邻水享有盛名,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,也是中国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和艺术表现形式,但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。
烙画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别,使用的工具、技法、温度不一样,呈现的画面效果就不一样。其中葫芦烙画尤其精致,寓意有福有禄,越小的葫芦越难以绘制,有的小到四五厘米,要烙上几个小时;木板烙画呢造价较高,但古朴典雅、美观大方、材质绿色环保,保存持久不易变色;而宣纸烙画对烙画家的技艺和艺术修养要求较高,作品欣赏性、实用性较强。

(上图:卢文利参评省农村手工艺大师作品《古驿道》)
在很多人眼里,搞艺术是一件浪漫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事,实则不然。从事烙画技艺传承近二十年来,卢文利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,曾一度入不敷出,也曾因个中艰辛想要放弃,好在沮丧的时候有亲友们的鼓励、支持和理解,才一往无前地走到了今天。
2019年9月,在邻水职中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,卢文利成立了烙画社团,并将“卢文利非遗烙画大师工作室”也设立在该校。后来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牵头下,又在城北镇原长安乡金垭村(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、省级文明村)设立“妙笔生花”烙画基地。

(上图:向社团学员们传授烙画技艺)
卢文利带领邻水县职业中学烙画社团不定期开展烙画创作采风、研讨、培训和摆展,研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,组织村民进行烙画原材料粗加工和烙画文创产品制作,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。烙画目前已成为川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,具有历史传承性和现代实用性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
她所教授的学生年龄跨度广泛,在5—60岁之间。她说:“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薪火相传,我愿意倾注毕生精力,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艺术。”

(上图:担任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乡村艺人培训班实训导师)
现在,越来越多人了解和喜欢上了烙画。下一步,她计划在邻水特殊学校传授烙画技艺,通过关爱弱势群体,帮助特殊少年儿童成长,让更多孩子能感受到烙画带来的乐趣和魅力。业余时间,她喜欢和朋友出去采风写生,在山水之间陶冶情操,体验大自然的别样风情。都说五十而知天命,卢文利却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,她的内心始终藏着一颗浪漫的少女心,她在坚守真善美的路上仍然坚持研发和传承烙画艺术,梦想背上心爱的油画箱画遍大千世界……

(上图:木板烙画作品《鸿运》)